1115日下午,我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李棉管主讲、由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李伟梁副教授主持,我院师生踊跃参加。


         

            

讲座伊始,李棉管教授从政府信任中的“央强地弱”的讨论出发,以文化行政体系运作信任主体信任内容为视角,举例什么是文献综述。接着,李棉管教授从文献综述的概述出发,探讨了文献综述的意义与文献综述的分类。他指出,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进一步论证选题;交代问题意识的学术背景与学术脉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学理基础;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文献综述的分类有两种:作为独立论文的文献综述基本结构主要为“述+评”;作为论文一部分的文献综述遵循“述+评+转”的结构。


         

           

进而,李棉管教授介绍了如何收集文献。首先,文献的种类,主要有期刊论文、专著、论文集、报纸等;其次,找文献的基本要求,包括文献的重要性、文献的代表性、文献的实效性三个方面李棉管教授重点强调了“三个文件夹”的方法,第一个文件夹找到并放入引用次数较多的文献。第二个文件夹找到并放入学界对此问题最前沿的研究文献。第三个文件夹放入经典文献 ,可以通过比较重点文献中都会被引用的文献来寻找。


       


接着,李棉管教授开始就怎么读文献进行阐述,他首先提出读文献之前,要先整理文献,要把文献分为三类:精读文献、泛读文献、无效文献其中李教授重点强调了精读文献的方法,他认为精读文献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是将该论文重新结构化,第二遍摘录文献的关键信息最后一遍进行比较性阅读和反思性阅读,从而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


       


讲座末尾,李棉管教授向我们传授了如何切实开展文献综述写作的宝贵经验。首先,撰写文献综述应以学术性文献为核心,同时将政策文本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其次,在严格遵守原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展现个人对文献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最后,文献综述的撰写应紧密围绕问题意识,确保内容的聚焦性和逻辑性。紧接着,李教授详细阐述了文献综述的具体结构,即包括叙述、评价和转化三个重要部分。


提问环节,李教授以饱满的热情回应了同学们的疑惑。他指出,若历史研究不足,将难以支撑起一篇详尽的文献综述。对此,我们可深入探究该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若研究匮乏,可将实践经验提炼至理论层面,重点剖析理论张力。


         


编辑: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