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位点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组建“资格审核小组”“材料审核小组”“综合考核小组”“思政考核小组”“监督小组”,具体实施相关工作。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CET-4/CET-6≥425分
(2)专业英语四级/八级≥60分或获英语及相关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
(3)TOEFL≥80分或IELTS≥5.5;
(4)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PETS 5)考试合格;
(5)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期刊定级标准参照我校有关规定);
(6)获得英语国家或地区且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硕士学位;
(7)通过我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资格考试。(考试成绩两年有效)
5.在职报考全日制定向的考生须提供工作单位同意全脱产学习证明;在职报考全日制非定向的考生须提供工作单位同意离职的证明。
6.申请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较为丰富的国际中文教育或相关实践经历。有赴外担任国际中文教师(含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经历者优先(须提供相关证明)。
(2)应届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往届考生须获硕士学位。在国外或境外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获得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7.具有较为突出的,与国际中文教育紧密相关的科研成果(2020年1月1日-2025年3月14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公开发表与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含在线发表,不含录用通知);
(2)被地厅级党政部门的政策文件或法规采用或得到地厅级党政部门正职领导肯定性批示的咨询报告、政策建议1项;
(3)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署名前两名);
(4)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赛区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
三、申请程序
(一)网上报名、缴费
1.时间及网址
(1)报名、材料寄送时间:2024年12月16日-2025年3月14日
(2)报名网址:http://yjszs.zjnu.edu.cn/bsbmxt/
2.缴费
(1)缴费时间:2025年3月24日8:00-3月28日17:00
(2)报名结束后进行网上缴费。根据《浙江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报名缴费须知》(详见附件)进行操作,完成缴费。一旦缴费成功,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报名费一律不予退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缴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资格不符。
(二)提交材料
(1)《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报名表》;
(2)《专家推荐信》2封;
(3)本人二代身 份证复印件;
(4)英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5)考生承诺书;
(6)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证书》(应届生除外)、《学士学位证书》(无学士学位者除外)复印件各1份;
(7)学历证书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应届生和非硕士学历教育者除外)、《本科毕业证书》(专科读硕除外)、《专科毕业证书》(专科学历者提供)的复印件各1份,以及硕士(应届生除外)和本科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8)在国外或境外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获得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9)在职报考全日制定向须提供工作单位同意全脱产学习证明,报考全日制非定向须提供工作单位同意离职证明(需人事部门盖章),在职报考非全日制定向的考生须提供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10)在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的证明原件,由现工作单位出具,由人事部门盖章。具体要求如下:由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的证明原件、职称聘任证书复印件,作为国家公派教师、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海外从事中文教学的经历需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出具证明。
(11)硕士学位论文简介(2000字左右)及全文;
(1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的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内容,5000字左右)。
(13)体现考生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限5项(2020年1月1日-2025年3月14日)。
科研成果清单: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获奖;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标准编制、决策咨询);教学类成果(科技创新与竞赛、教学成果奖、教材)。
注:以上报考材料请按序号顺序排列,无需装订成册。报考材料务必在报名结束前(2025年3月14日)交到报考学院,或通过邮政EMS(或顺丰)寄至报考学院。逾期提交(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或报名材料不齐全者,或未按时缴纳报名费者按自动放弃报名资格处理。报考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还。
(三)报考材料寄送地址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24幢214室(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79-82299883)。
四、考核程序
(一)资格审核
学院成立资格审核小组,对考生的居民身 份证、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学生证、拟报考导师书面审核意见、英语水平资格、科研成果等报名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者不予进入下一环节考核。
(二)材料审核
1.学院成立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分。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100分(计入总成绩):其中硕士论文25分,研究计划50分,科研成果25分。
2.学院根据材料审核成绩和英语水平考核结果,按1:3的差额复试比例确定进入综合考核人员名单,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在学院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综合考核
1.学院成立由5人及以上本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的综合考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综合考核。
2.综合考核包括专业基础考核、专业外语水平考核、综合面试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心理测试等环节,综合考核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未达到满分值的60%为不及格)。各环节主要考核内容如下:
专业外语水平考核(10%):主要考核考生口语能力和专业英文文献阅读能力等。
专业基础考核(40%):考核内容为1门专业课。专业基础考核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未达到满分值的60%为不及格)。
综合面试考核(50%):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逻辑思维、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科研发展潜力等。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及考试诚信等方面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心理测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线上心理测试,测试时间和方式另行通知。
五、录取
(一)学院根据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考生总成绩等,在招生计划内按照“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开展录取工作。
(二)学院综合招生计划和考生综合成绩(材料审核占30%,综合考核占70%),按全部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专业面试成绩、笔试成绩、外语面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综合考核满分100分,合格分60分。综合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1.总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材料审核×30%+(专业外语水平考核+专业基础考核+综合面试考核)×70%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专业基础考核不及格(满分为100分,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
(2)综合考核成绩不及格(满分为100分,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
(4)拟录取为定向类别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上交定向就业协议书。
(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分别排序录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互转。
(四)录取为非定向的考生入学后不能转为定向培养。
(五)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拟录取名单后,报研究生院复核,复核无误后由学院公示。
六、违规处理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并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在招生过程中玩 忽职守、弄虚作假、徇 私舞弊或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管理规定的工作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七、其他事项
(一)全日制定向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全脱产学习,若考生因个人原因造成不能报名、复试、录取就读等情形的,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二)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将按照教育部规定对所有报到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专业能力、学籍学历和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对弄虚作假和不合格者,一经核实将取消学籍,一律通报原单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三)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上级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联系方式
学院信息公开的网址:http://gjxy.zjnu.edu.cn/
学院咨询及申诉电话:0579-82299883
专业基础考核科目
序号 | 考试科目 | 适用专业 | 满分分值 | 参考书目 |
1 | 国际中文教育综合 | 0453 国际中文教育 | 100 | 1.孙英春著,《跨文化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赵金铭主编,《国际中文教育十三讲》,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 3.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的其他重要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