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10日,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潞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8日晚,在院长王辉教授主持下,王小潞教授面向师生作了题为“Using AR-assisted Approach in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for Adult CFL Learners(AR辅助方法在成人CFL学习者汉字学习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我院师生踊跃参加。
王小潞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语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WSU)兼职教授,担任英汉双语国际期刊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CASLAR)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等多种中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讲座开场,王小潞教授为我们播放了一段生动的VR视频,让我们感受生活中 AR 技术的魅力,从而引出 AR 技术在语言习得领域的探索,深入探讨VR辅助技术在成人CFL学习者汉字学习上的应用。
接着,王教授阐述了研究背景,指出从第一语言习得者视角来看,AR 技术的有效性已得到诸多学者认可。为进一步探究其在成人 CFL 学习者汉语学习中的作用,王教授先是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一、AR辅助汉字教学与传统汉字教学相对比,有什么不同;并进一步提出二者在汉字识别、记忆、书写方面的差异。二、汉语学习者对AR辅助汉字习得的态度如何。在研究方法层面,王教授从被试挑选、材料筹备,到前测与后测的施行,全方位为我们详细阐释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最后,王教授对形音义三个方面的研究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得出了实验结果,明确了AR 辅助方法对汉字学习的笔顺和字义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学习者对 AR 辅助汉字学习也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但也指出了该技术仍需结合学习者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
进入互动环节,现场同学们踊跃提问,王小潞教授针对大家的疑问耐心解答,并与同学们交流研究思路,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视角。而后李艳芝老师在与王教授交流过程中,强调敏锐地发现、提出问题,以及科学实验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AR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对提升成人 CFL 学习者汉字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