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早晨,我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高级社工师的职业成长与突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国家高级工程师佃乾乾主讲,由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黄紫晗老师主持,我院师生踊跃参加。


 

主讲人介绍


佃乾乾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研究副总干事,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中国百名社工人物(2020),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第六批标准化专家,深圳市首批社工,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SW硕士校外导师;17年社会工作经验,四次获得深圳市“十佳督导”称号,实施的老年社会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十多项荣誉,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近20篇文章,担任多地社会服务评审专家。


讲座伊始,佃乾乾回溯了她的职业发展历程20072023年,她从市老龄办一线社工起步,聚焦高龄独居老人服务等,积累实务经验;后任中心主任,拓展服务对象并整合多领域服务;又经初级督导、中级督导阶段,于2021 年起任副总干事/督导职业进程中,存在三次关键抉择:首要是专业领域的定向选择,在社会工作学科发展初期,“助人自助”理念为指引,坚定选择投身这一专业领域第二次为职业去留的决策考量,最终锚定老年社会工作方向深耕。同时,佃乾乾还分享了她在实务过程中遭遇服务对象拒绝的实务经历,这一案例促使她重新审视专业介入策略,深刻反思优化服务伦理与沟通方式。此外,鉴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认知症群体服务需求的显著性,佃乾乾着重强调认知症支援服务的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凸显该领域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及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社工专业实践与学术探索提供了方向指引。



接着,佃乾乾从不同方面列举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可能性”。她先抛出了社会工作的定义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她指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是一个专业,又是一个职业。作为一名专业社工,需持证上岗并遵守专业的价值和操守,带有专业的技能及同理心帮助服务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社会工作者作出了多个定义,譬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中,从事社区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随后,乾乾提到,社会工作职业的场域有很多,学校场域、医务场域、司法场域、志愿者场域、残联领域等都是可以发挥社会工作作用的领域。社会工作职业的可能性可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社会组织、行政单位、企业和自由职业,乾乾的分享使同学们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有了更多的希望。


 

进而,佃乾乾就深圳市社会工作职业发展情况展开了讲述。截止2025年4月30日,在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登记部门成立,业务范围含有社工服务的社会组织共281家,其中社工机构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267家,市、区和街道社工行业家协会14家,累计持证人数59746人,高级社工师56人,行业从业人员9975人,其中社工9105人,机构管理及辅助人员873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1000余个;社工服务覆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禁毒戒毒、教育辅导、精神卫生、矫治帮教、卫生健康、纠纷调解等16个服务领域,历年来深圳社工服务总量达1.3亿多人次。



在今天的讲座中,佃乾乾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广阔天地。她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职业选择是多样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职业道路的大门。在讲座最后,佃乾乾分享给同学们一句话:“从黑暗到光明,我无法把答案给你,但我会陪你找到你的答案。”这句话不仅是对社工师角色的精准描述,更是对我们每一位社工专业学生的深情寄语。


 

本次讲座,增强了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高级社工师职业发展的清晰认知,提高了同学们在专业实践、职业规划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更多高质量的讲座、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社工人才。


编辑:单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