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实践之旅


  6月23至27日,非遗专业的师生们奔赴东阳木雕小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学习之旅。本次实践紧扣“创意融入生活”核心主题,师生们深入产业一线,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巧妙链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让非遗技艺焕发蓬勃生机。



  东阳木雕小镇: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沃土


  作为中国木雕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国家非遗项目的聚集地,东阳木雕小镇不仅承载着精湛的雕刻技艺,更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转化与生活化应用上不断探索。这里为非遗专业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感知非遗生命力、挖掘其“生活化”魅力的综合平台。



  多元实践:从技艺到运营的全方位体验


  本次实践内容丰富,涵盖技艺研习、新媒体传播、企业运营等多个维度:


  01、匠心传承:触摸非遗技艺的灵魂


  部分同学跟随非遗传承人,沉浸于雕刻、竹编、玉石雕刻等传统技艺的研习。在匠人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亲手触摸材料的肌理,感受工具与技艺的微妙韵律,深切领悟“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



  02、创新表达:用现代语言讲述非遗故事


  另一部分同学则投身于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内容策划等岗位,借力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让传统技艺鲜活地走入大众视野。他们致力于将非遗元素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积极探索非遗产品的市场新蓝海。



  03、企业实践:从创意到市场的全流程认知


  在企业管理与运营岗位上,同学们首次近距离接触非遗产业的现代化运作模式。他们了解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全过程,学习如何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让非遗产品真正走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技艺与文化的深度认知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竹编、木雕、玉雕等具体技艺的环节,更透过它们,深刻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脉络以及其所依存的地方生态。这种将“技”与“道”结合的体验,让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技艺,如何能创造出更符合当下审美和实用功能,更好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活”的产品?



  思维碰撞的晚间会议


  每晚的总结会议是实践中最富启发性的环节。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围绕核心命题展开讨论:如何恰当地引入现代元素与商业模式,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和市场价值?又如何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坚守非遗的“本真性”与“活态性”?基于白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学,同学们热烈讨论,思维激烈碰撞。大家通过亲身体验达成了重要的共识:“创新”并非简单的标新立异,其本质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需要深入分析非遗项目的特性、现有运营模式、目标受众需求以及市场需求趋势之后,找到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让大家认识到,“创意融入生活”并非浮华的口号,它要求我们了解现实、洞察需求、尊重传统并进行巧妙转化和表达。



  五天的实践之旅,令非遗专业的师生满载而归。他们不仅深化了技艺理解与专业认知,更淬炼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担当。此次实践也为未来的学习研究积淀了鲜活的实践经验,指明了深远的思考方向。


  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得益于东阳木雕小镇各合作企业、非遗传承人及工作人员的鼎力相助。他们的悉心指导与周密安排,为师生缔造了珍贵的学习契机。未来,非遗专业将持续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携手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恒久光彩。


编辑:程俣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