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上,我院线上举办社会工作专业学术讲座“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该讲座亦是2025级新生始业教育重要环节,由学术副院长李雯雯教授主持。开场时,李雯雯教授欢迎参与师生,向主讲嘉宾、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向德平教授致谢,简述讲座主题与价值,强调其对新生了解专业前沿、明确学习方向的意义,随后邀向教授开讲,线上氛围浓厚、师生反响踊跃。
讲座伊始,向德平教授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与人民幸福安康。推动其高质量发展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当前我国“三新”领域快速发展,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需展现新担当。
接着,向德平副会长提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谈及发展方向时,他介绍新时代社会工作正经历五大转向:服务取向重预防与解决问题、服务领域覆盖广泛群体、服务方法多元现代化、服务资源多渠道整合、角色定位成基层治理核心力量,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然后,向德平教授强调,社会工作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具有关键作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多元协同的工作格局。在具体路径上,要服务中心大局,拓展专业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在讲座的最后提问环节,有同学问道:“向教授举例子为什么是中国香港的社会工作而不是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向讲授说道:“我之所以选择香港的社会工作为例,主要是基于其在薪酬体系方面的相对成熟性。然而,目前内地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仍有一定局限,其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地域和领域也还不够广泛,职业体系和薪酬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并不意味着内地社会工作没有亮点。例如,上海的医务社会工作、深圳的司法社工服务,都是内地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成功案例。但从整体社会认知来看,大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仍待提高。未来,社会工作需要从引进借鉴走向本土化融合,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第二位同学问道:“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不高,但是社会价值很高,怎么才能更好地坚守岗位呢?”向教授回答道:“付出与回报不完全匹配,其实是很多行业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在社会工作领域,一线社工往往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但整体薪酬水平偏低;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也使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阻力。要想实现劳动付出与薪酬回报更趋平衡,关键在于增强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可度和社会不可或缺性。这需要我们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普及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服务成效,提升公众认知;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拓展职业空间,增强岗位吸引力。只有持续推动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才能更好地支持广大社工扎根岗位、发挥专业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的高质量发展。
在讲座的结尾,许涛教授首先对向德平教授致以由衷感谢,随后也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同学寄予深切期许。鼓励大家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与实践探索,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携手推动这一专业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
编辑:易彩彩